2017年读书月推荐馆藏书目

发布时间 ¦ 2017-05-02 浏览次数 ¦

书名:中国历史的教训

作者: 习骅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索书号:D630.9/29

编辑推荐

中央纪委监察部官方网站2015年推荐图书

《人民日报》2015年推荐图书

历史的教训,是对现实和未来的启迪。

说古道今,有趣有料,洞察官场千百态

以史为鉴,立足中国,传递廉政正能量

长期奋战在“反腐一线”的中纪委干部的读史感悟

纪检干部以笔为刀,真实勾勒千百年来中国吏治的历史影像,浓缩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24篇感悟文章,对中国历史不断叩问与省思,书写了纪检干部对勤廉奉公目标、对光明大道的追寻。

★由纪检监察干部写作的历史读物

作者紧随党中央反腐的脚步,对于启发党政干部自觉勤廉奉公、树立纪检监察工作者形象,均有积极意义

★说古道今,洞察官场百态,有趣有料

以特写镜头放大了古今中外不同类型公职人员的奇异形象,有的伟大得让人拍案叫绝,有的卑劣得让人不可思议,有的愚蠢得让人顿足捶胸,细致爬梳史料,鲜活有趣

★以史为鉴,传递廉政新思维正能量

总结了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并非就腐败问题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以生动的故事把一个个反腐小主题串起来,新颖、明快而不枯燥,让读者看得进去、深受启发

★2015年反腐斗争热度不减,为打虎拍蝇做好文化准备

2015年,中国将在“打虎拍蝇”新常态中持续收获“民心红利”和国际赞誉。《中国历史的教训》立足中国文化,植根中国国情,它所展示的警示意义将会为反腐倡廉工作带来巨大推动,有助于实现中国梦。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的教训》,是一本以人物故事为主线、以廉政思想为内核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也是第一本由纪检监察干部倾注心血、联系反腐败斗争的实际而写就的读史感悟。

 作者习骅在“反腐第一线”工作多年,全书收录了他创作于2012年—2014年,并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多家媒体上的24篇“说古道今”的文章,以轻松的笔调通过众多令人嗟叹与沉思的人物故事,来讲述历史风云变幻中的不变正道。作者巧妙地从古今历史,特别是明清治国、吏治等历史典故中寻求成败教训、总结得失经验。

《中国历史的教训》有趣、有料,叙事流畅生动,见解独到深刻,传递廉政新思维正能量。

作者简介

习骅,现在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工作,法学博士。曾先后师从南京大学林仁栋教授、北京大学黄宗良教授,研究廉政立法和苏共问题。

 

书名:中国的品格

作者: 楼宇烈著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索书号:K203/47

内容简介

中国正在和平崛起,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作支撑。否则,我们很难在这个全球化的舞台上保持自己的从容与独立。因此,我们需要知道中国文化到底赋予了我们怎样的品格与精神!

只有在全面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有真正意义经济的自信、做人的自信和国家的自信。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大多支离破碎,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本书为此应运而生,它是对中国文化精粹的一次全景展示。

作者以其在北京大学五十年的中国哲学研究为底蕴,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深深挚爱,厚积薄发,以聊家常般的平实语气,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详细梳理了中国文化的脉络与体系,总结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与核心精神。

作者简介

楼宇烈,汉族,浙江省嵊县人,1934年生于杭州。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中国传统文化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京昆古琴研究所所长,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曾任全国宗教学会副会长。

 

书名: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 ”

作者: 葛剑雄,胡鞍钢,林毅夫 等撰文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索书号:F114/36

编辑推荐

荣登“中国好书”月度榜首、“光明书榜”月度榜首、《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优秀畅销书榜总榜榜首;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深度剖析;

《光明日报》光明讲坛携国家智库年度巨献;

葛剑雄、胡鞍钢、林毅夫领衔解读;

13位学者独特视角为你讲述“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和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影响。

内容简介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本书基于《光明日报》“光明讲坛”有关“一带一路”系列讲座内容整理而成,林毅夫、汤敏、胡鞍钢、乔良等国内知名的十三位学者和专家共同撰文,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军事、外交、安全等角度,全面解读“一带一路”战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以期为有兴趣了解该战略的广大读者有所参考和启发。

作者简介

葛剑雄: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常委。

胡鞍钢:1953 年生,党的十八大代表,现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50 人论坛成员等社会职务。从1985 年开始从事国情研究至今已有30 年时间,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林毅夫: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耶鲁大学博士后;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副行长。现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参事。

乔良:国防大学教授,空军少将。河南杞县人,1955 年生于军人家庭。1984 年至1988 年先后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北大文学学士学位;1992 年获享首批政府特殊津贴。除文学创作外,长期潜心于军事理论研究,为我国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军事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汤敏:武汉大学数学系毕业;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国际金融与贸易硕士,国际金融与贸易、计量经济学博士;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现为国务院参事。

 

书名: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作者:  (德)乌尔里希. 森德勒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索书号: F406/49

编辑推荐

德国经济以其强大的工业基础为特征,特别是它的机械与设备制造、汽车工业和能源工业。工业4.0的实施将是决定未来发展的关键。

——德国议会国务秘书,联邦经济技术部部长 ErnstBurgbacher

物联网和服务网在制造业中拥有巨大的创新潜力,如果我们成功把基于网络的服务整合进工业4.0,将极大地扩展这种潜力。

         ——德国工业-科学研究联盟交流促进组织成员 JohannesHelbig

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新趋势。近来,国际社会对新工业革命的讨论比较多,尽管观点各有不同,但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进行融合,加上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重大突破,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

                                             ——工信部副部长 苏波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深化,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刻地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是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

工业4.0(Industrie4.0)强调“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其实质是实现信息化与自动化技术的高度集成,旨在保持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双重挤压,因此,学习和借鉴工业4.0的理念,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剂良方。

                                           ——e-works总编 黄培

内容简介

“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概念在欧洲乃至全球工业业务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同。西门子作为德国最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以及全球工业业务领域的创新先驱,也是“工业4.0”概念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作者简介

鲁思沃(Siegfried Russwurm)教授是西门子公司董事会成员和工业部的首席执行官(CEO)。在完成其制造工程学的大学学习后,鲁思沃教授于1992年作为医疗技术部门的生产计划员和项目负责人进入西门子公司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随后他在德国和瑞典担任了该公司的众多重要领导职务,其中包括运动控制系统的业务管理职务。

从2006年起,鲁思沃成为了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执行管理层的一员。2008年,他进入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为领导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劳动董事及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分公司负责人的主管。2010年,鲁思沃接管了工业部的领导工作和对企业信息化和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央机构的监督工作。

乌尔里希森德勒(Ulrich Sendler),生于1951年,毕业于克雷菲尔德市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人文中学。在经过奥迪公司内卡苏尔姆工厂的模具制造人员培训和位于海尔布隆市的德劳茨模具制造公司的数控编程人员培训之后,进入海尔布隆大学学习精密仪器工程学,并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

随后,他在总部位于内卡苏尔姆的科尔本施密特公司CAD系统开发部门任职,再后来成为海德堡CAD-CAM报告杂志的一名编辑。

自1989年以来,他成为虚拟产品开发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领域的一位独立记者、作家和技术分析师。2009年,海德堡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概论》。此外,他还是费尔达芬工业峰会——系统领导2030年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书名: 何为良好生活

作者: 陈嘉映著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4月

索书号:B82/103

编辑推荐

 陈嘉映先生有个流传甚广的哲学时间表:第一步是做语言哲学和本体论;第二步是知识论或曰科学哲学;最后抵达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前两步,成果卓著,有目共睹;本书正是这第三步。书中讨论的问题,他都有不下三十年的思考。而这些问题,恰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心的切身的问题,与我们的真实困惑相联系。“我们都希望过上合情合理的生活,理性时代人凡事要明个道理,德性重要,我们就想弄清楚德性之理。”在写作风格上,本书一如作者之前的著作,既面向专业读者,也面向一般大众,它向一切有教养、寻求理解的心智敞开。“用现代汉语写出优秀的哲学,自然就有了中国哲学”,在此意义上说,这本书是真正的中国伦理学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陈嘉映从事哲学工作三十多年来,在伦理学领域发表的第一部专著,呈现的是他对哲学中与我们生活最切近的伦理学诸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明晰论述。 “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    

在最初“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rein)的努力。我把这个“纯粹”或“纯洁”理解为:自身通透。我以为,这种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义——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能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作者简介

陈嘉映,1952年生,被认为是“中国最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其学术贯通欧陆现象学与英美分析哲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哲学·科学·常识》《说理》《价值的理由》等;译有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两部哲学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

 

书名:晚明大变局

作者: 樊树志 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15年08月

索书号:K248/26

内容简介

1.名家新著

本书是樊树志先生五十余年明史研究的积淀及对中国历史思考的结晶,在进一步推进晚明史研究的同时,对中国大历史的变迁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

2. 学术前沿的著作

(1) 提出晚明大变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晚明时期,传统中国社会在世界大变局——全球化浪潮的激荡下,在经济、文化、思想、社会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局,这个大变局虽然貌似随着清朝的建立戛然而止,但它却是晚清以后中国社会发生颠覆性大变局的思想和文化潜源。

(2)澄清了人们对晚明历史的诸多误解,并提出己见。作者以宏阔的学术视野结合细致入微的考证爬梳,在诸如“倭寇”问题、西学问题、东林及复社问题等上,澄清了人们的误解,还历史的真相于大众。

(3)具体推进了晚明史研究的高度。作者认为以徐光启为代表的明末士大夫,是中国首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同时,还原了瞿汝夔在西学东渐过程的关键性作用,打破了学界历来引用西方学者认为明代中国天主教传教成功仅归功“三大柱石”而忽略瞿汝夔的成说,推进了晚明史研究的高度。

3. 大众历史的笔法

(1)用通畅浅近语言,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能读懂的历史叙述,为学界书写大众历史做了一个极好的示范。

(2)以全球化的宏阔视野和五十余年的研究积累来书写晚明历史,高屋建瓴,给读者提供了一本系统了解晚明社会的简明通史著作。

作者简介

樊树志193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攻明清史、中国土地关系史、江南地区史。

代表著作《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万历传》(1994)、《崇祯传》(1997)、《国史概要》(1998)、《晚明史(1573-1644年)》(2003)、《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2004)、《国史十六讲》(2006)、《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2007)、《张居正与万历皇帝》(2008)、《明史讲稿》(2012)、《明代文人的命运》(2013)。其中,《晚明史(1573-164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国史十六讲》已畅销三十余万册。

 

书名:抗日战争 (全三卷套装版)

作者: 王树增 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9月

索书号:I25/74

内容简介

《抗日战争》,王树增战争系列作品登顶之作!

七十年来第一部属于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以三卷的恢宏篇幅记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作品以战争的每一次事件和每一场战役为纵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国际视角全面真实地揭示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全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山河所赢得的伟大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一次全新写作,全新阅读战争的体验,对抗日战争全新定位和见识的巨著。从史料收集和研读开始,《抗日战争》写作长达六年之久。由于战场广阔,参战人数众多,抗日战争亲历者遍布各地。尽管如此,王树增还是尽可能地查阅文献、踏勘战场、采集、比对、甄别,力求真实。经过海量阅读和精心酝酿,最后完成了这部大书。

《抗日战争》站在全民族抗战的立场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以重大战役战斗为轴,以重大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为经纬,突出反映并全景式地记叙1937—1945年这八年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对敌我双方统帅部的战役企图、计划,兵力部署,作战行动和战役经过,都做了详尽的记叙,特别是对战役战斗结局及其经验教训,能从军事学术的高度给以分析、总结与点评。

作者简介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中国非虚构文学第一人,中国战争题材第一作家。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朝鲜战争》《解放战争》,非虚构中国近代史系列《1901》、《1911》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图书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书名:群山之巅

作者: 迟子建 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01月

索书号:I247/938

编辑推荐

茅盾文学奖得主 迟子建最新长篇小说

《额尔古纳河右岸》后10年再写红尘中的精灵,白雪下的罪恶,群山之巅的太阳火

爱与痛的命运交响曲 罪恶与赎罪的灵魂独白

每个故事都有回忆 卑微的心也有梦想

内容简介

《群山之巅》是著名作家迟子建暌违五年之后,最新写作的长篇小说。写作历时两年,是呕心沥血、大气磅礴之作。

这部小说比《额尔古纳河右岸》更苍茫雄浑,比《白雪乌鸦》更跌宕精彩。

小说分“斩马刀”、“制碑人”、“龙山之翼”、“两双手”、“白马月光”、“生长的声音”、“追捕”、“格罗江英雄曲”、“从黑夜到白天”、“旧货节”、“肾源”、“暴风雪”、“毛边纸船坞”、“花老爷洞”、“黑珍珠”、“土地祠”等十七章,笔触如史诗般波澜壮阔,却又诗意而抒情。

中国北方苍茫的龙山之翼,一个叫龙盏的小镇,屠夫辛七杂、能预知生死的精灵“小仙”安雪儿、击毙犯人的法警安平、殡仪馆理容师李素贞、绣娘、金素袖等,一个个身世性情迥异的小人物,在群山之巅各自的滚滚红尘中浮沉,爱与被爱,逃亡与复仇,他们在诡异与未知的命运中努力寻找出路;怀揣着各自不同的伤残的心,努力活出人的尊严,觅寻爱的幽暗之火……

写完《群山之巅》,我没有如释重负之感,而是愁肠百结,仍想倾诉。这种倾诉似乎不是针对作品中的某个人物,而是因着某种风景,比如滔天的大雪,不离不弃的日月,亘古的河流和山峦。但或许也不是因着风景,而是因着一种莫名的虚空和彻骨的悲凉!所以写到结尾那句:‘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我的心是颤抖的。”

作者简介

迟子建,女,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1983年开始写作,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六百余万字,出版有八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踏着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迟子建长篇小说系列》六卷、《迟子建文集》四卷、《迟子建中篇小说集》五卷、《迟子建短篇小说集》四卷以及三卷本的《迟子建作品精华》。曾获得第一、第二、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文学奖。作品有英、法、日、意、韩等海外译本。

撰稿 ¦ 涂满兰 审核 ¦赖光耀 来源 ¦ 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