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5日—6日,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我校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2014、2016级学员集体前往肇庆市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深入广宁县中山对口帮扶点考察并参与精准扶贫,前往端州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包公文化园参观革命史迹陈列与廉政文化展览,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实地实景、亲身体验的教学方式,让学员们直呼这样党性教育课“过瘾”、“透彻”,在边走、边看、边听、边思考过程中,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风廉政、纪律规矩都亲切、鲜活了起来,很自然的触及思想、震撼心灵。
5日中午,甫到肇庆的老师、学员们不顾旅途劳顿,立即驱车赶往广宁县南街镇荷木村,考察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并入户慰问贫困家庭。荷木村是中山市新时期在省内对口帮扶的131条贫困村之一,派有5名干部组成的经信局联合驻荷木村帮扶工作队,帮助村集体及贫困户增收脱贫。驻村工作队队长李强,热情细致的为学员们介绍了驻村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情况。在深入了解全村精准扶贫工作情况后,师生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分组前往10户最困难家庭走访慰问。除了送上学员们自发共同捐献的米、油、腊肠等慰问品和慰问金,大家更饱含真情与受访村民拉家常,问疾苦、听意见、求建议,说党和政府精准扶贫好政策。当听到一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与久病缠身的村民,讲述情感或身体上的痛苦时,不少学员们感同身受,流下了同情的热泪。交流虽然短暂,但学员和受访村民们却建立起亲人般的真挚情感,互留电话相约再见,有村民一直把来访者送到村口,挥泪以别。
6日清早,老师和学员们来到肇庆市端州区的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参观革命历史遗迹及馆藏史迹陈列,缅怀以叶挺为代表的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参加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参观结束后,老师和学员们共同在纪念馆一楼大厅,面向鲜红的党旗,举行了庄重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叶挺独立团的光辉战斗历程,让自己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创业艰难,认识到今天的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在此情景中,重温入党誓词,更能感受到其中的每句话、每个字具有的特别含义和分量。在宣誓后,两个班级的临时党支部书记原涛、方英恩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上的讲话,围绕“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从不同角度作了主题发言,他们表示,重温入党誓词,就是要求大家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树立起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牢记自己在入党之初对党组织做出的庄严承诺,勇于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及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学习践行六中全会精神,以准则和条例规范自己,努力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争做合格共产党员。
随后,学员们继续前往包公文化园,通过参观包公祠、廉政文化展等文物、史迹和文化展览,接受廉洁文化熏陶与廉政教育。包公文化园是我省首个廉洁文化主题公园,文化园在原包公祠基础上改造和新建,建筑面积8790平方米,由包公祠、清心园、包公文化广场等五部分组成。园内陈展实物近1400件(套),包括480件(套)文物类实物,并分利用最新的“声光电”技术,立体再现包公的生平事迹、显著政绩、廉政思想与故事、廉洁家风传承等。学员们通过身临其境、生动有趣的视觉和感官体验,对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清官代表、清廉的象征——包公,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优秀的传统廉政文化、对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清廉、正直、爱民的思想和价值观,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与感受,心灵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不知不觉间,廉洁之根扎进灵魂深处。
进村入户调研精准扶贫,实地实景开展革命传统、理想信念与党风廉政教育,“身临其境”让党性教育触及灵魂,学员们纷纷表示,两天的教育活动内容丰富,感触很深,收获很大,2014级学员、驻广宁县工作组副组长欧嘉喜同志用一句话“我18岁就‘嫁’给了他,我不爱他爱谁?”总结了自己的学习体会,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忠诚。
(本文由2016级学员方英恩撰写,徐锐明、张晓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