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山市委党校2015年部门预算情况

发布时间 ¦ 2016-07-15 浏览次数 ¦

第一部分  中共中山市委党校单位概况


一、单位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负责培训轮训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

2.承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

3.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

4.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

5.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学历学位教育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同国内国(境)外教育、研究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6.市教师进修学院隶属于市委党校,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实施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及托儿所所长的继续教育,指导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校本培训,并实施管理在市教育局的指导下,负责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具体实施工作承担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和教法的培训;开展与教师教育相关的教学研究。

7.贯彻执行《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负责培训公务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政策研究人员,承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开展多种形式的委托培训和合作培训。

8.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行政、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

9.开展决策咨询工作,主要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开展与境内外有关机构的合作和交流;

10.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研究生学位教育。

11.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负责教育培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12.开展统一战线其他方面的代表人士和统战工作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


二、预算单位构成及机构设置

根据单位的主要职能内设办公室、教务科、培训科、科研办公室、总务科、继续教育中心、干部心理训练中心、政法教研室、经济管理教研室、党建与统战理论教研室、公共管理教研室、教师继续教育教研室、教师行政管理教研室、教育技术教研室、教育科学教研室、学前教育教研室、社会发展研究所、信息网络中心、图书馆等19个科室。

1.办公室

负责协助校领导综合协调各科室工作;负责政工、人事、老干、文秘、档案、保密、劳资、接待、信访、宣传等工作;负责党务、工青妇、纪检监察、统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2.教务科

负责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培训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授课教师及班主任安排及主体班教材征订与发放管理工作;负责主体班教学调查研究,组织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培训质量;负责实施全校教师在职培训工作、教师外出讲课安排工作。

3.总务科

协助校领导协调有关后勤管理工作;负责财务、保卫、后勤服务保障等工作。

4.培训科(挂基层党校联络科牌子)

负责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市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实施的管理工作;负责计划外主体班培训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教师安排及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指导、联络、统筹基层党校及有关单位的培训工作;负责建立轮(培)训学员的学习档案

5.科研办公室

负责科研事务工作;拟定科研计划并组织实施校内外各类学术活动或学术交流活动;负责国家、省、市及本校各类课题管理;负责校学术委员会的日常管理工作。

6.社会发展研究所

负责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市改革开放、社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开展科学研究;接受市委、市政府、市各部委办局、各镇区以及其他主体的委托,组织开展科学研究;负责《香山论坛》、《领导参阅》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负责组织本所教师进行有关学科的教学工作。

7.政法教研室

负责政治理论教学、研究工作;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进行学术研讨、评教、交流,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

8.经济管理教研室

负责经济管理教学、研究工作;负责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进行学术研讨、评教、交流,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

9.党建与统战理论教研室

负责党史党建及统战专业教学、研究工作,负责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进行学术研讨、评教、交流,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

10.公共管理教研室

负责公共管理专业教学、研究工作;负责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进行学术研讨、评教、交流,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

11.信息网络中心

负责计算机课程教学、研究以及本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本教研室教师进行学术研讨、评教、交流,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负责本校信息网络设施设备、网站、信息应用系统的技术管理与维护;负责市干部在线学习网的技术支持与服务;负责校内干部教育培训及重大活动的音像资料采集、整理工作。

12.图书馆

负责馆藏图书、报刊和自建数据库等采购、管理、维护工作;负责组编不定期读物《教学参考》;负责外购电子数据库资料的采购、运行和应用管理服务;负责本校教职工的教学和科研资料的咨询服务工作。

13.教师继续教育教研室

负责市中小学教师职务培训、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教师学历培训、骨干教师等多项培训的规划、组织与实施工作。

14.教育行政管理教研室

责市教育局委培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后备千部培训、中小学德育管理干部培训的规划、组织与实施工作;负责镇区、市外单位委培的教育行政干部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的规划、组织与实施工作;协助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做好有关省级校长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构建中小学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的课程体系和中小学教师职务培训教育理论类的专题课程,以及培训班的部分公共课程的策划、专题开发与教学工作。

15.教育技术教研室

负责市中小学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计划、组织与实施工作;负责市教师教育网以及相关网络平台管理;负责进修学院信息化建设;负责教育技术课程的专题开发与管理,为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16.教育科学教研室

负责进修学院教育科学研究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开展进修学院的教研活动及学术交流;负责进修学院学术委员会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负责对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基地)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对进修学院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的评价、培训进修挂职锻炼安排;负责进修学院学历教育的规划、拓展和组织管理工作。

17.学前教育教研室

负责市教育局委培的幼儿园行政干部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规划、课程开发及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镇区及市外有关单位委培的幼儿园行政干部培训、学前骨干教师培训、学前教育举办单位负责人培训、班主任培训等的策划、课程开发及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协助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做好有关省级幼儿园行政干部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构建幼儿园行政干部培训的课程体系和幼儿园教师职务培训课程体系;负责本院各类培训班的幼儿教育相关公共课程的策划、专题开发与教学工作。

18.继续教育中心

负责各类学历教育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包括学历教育的教学研讨、招生、录取、教材征订与发放、教学效果评估、班主任管理工作。

19.干部心理训练中心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干部心理素质;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干部心理测试和心理调适,防范心理健康风险;开展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提供干部心理健康援助。


三、2015年度主要发展计划及工作目标

 (牵住党性教育“牛鼻子”,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校系统第六次教学改革研讨会精神,把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头戏,通过优化教学布局、创新培训体系、拓展办学空间,将新常态下党性教育这篇大文章写实写好,为推动教育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注入强大动力。

1.精品意识“树牌子”,进一步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在教学中突出党性教育专题安排,做到“四个到位”:

(1)教学时间到位。要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及市人社局等部门的沟通,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规范主体班次的设置和学制,在每个主体班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安排党性教育的有效学习时间不少于总课时的20%,确保党性教育充分展开。

(2)教学内容到位。要改进教学内容设计,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点,逐步形成科学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要坚持把理论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基石,注重增强党性教育的理论厚度,打造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的精品课程;要注重“正反结合”,不仅要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也要开展好反面的警示教育,增强党性教育的效果。

(3)教材使用到位。要抓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党性教育教材建设,包括理论研究、案例汇编与工作实践等,以便配合课堂教学和学员自学。

(4)基地建设到位。要加强对现有14个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基地的日常维护和深度开发,新建反腐倡廉、新型专业镇、秀美村庄等现场教学基地,系统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山特色的党性教育新品牌;要增强现场教学的理论厚度,对现场教学中涉及的故事和案例进行理论提升和学理概括,使现场教学真正震撼心灵、触及灵魂。

2.规范管理“搭台子”,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培训体系

要将规范管理贯穿教学全过程,加强五大培训体系建设:

1加强培训班次体系建设。要科学编制各校(院)的培训计划,分层次、分类别设置班次与学制,将主体班次划分为培训类、轮训(进修)类、专题研讨类及“菜单式选学”类等班次,并逐步实现主体班班次与学制的相对固定;要积极推动小班化改革,满足差别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加强培训课程体系建设。要根据年度课程设置需求与专业教研组学科建设方向,完善课程目录体系,构建课程设置模型,拓展课程库的广度和深度;要落实执行《重点课程项目开发管理办法》和《主体班课程管理制度》,抓好“两转化”(研究成果转化、学习成果转化),完善“两机制”(精品课评选机制、品牌课遴选机制),打造“两课”(精品课、品牌课),切实提高课程质量。

3加强培训方法体系建设。要突出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教学互动,促进教学相长与学学相长,逐步实现以教师为主体向学员为主体的根本性转变;要以现代培训为导向,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访谈式等教学方法,实现从传授式教学向研究式教学的实质性转变。

4加强师资网络体系建设。要以政治纪律为前提严把外聘师资审核关,适时调整和充实兼职教师、客座教授队伍,使之与校内教师形成优势互补,构建起高层次、高水平、多学科、多领域的“师资库”。

5加强培训管理体系建设。要“抓住两头”(培训前的需求调研、培训后的教学质量评估),形成“两个报告”(年初的《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年终的《教学质量评估报告》),切实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要强化“两项管理”(班主任管理、学员管理),确保教育培训的有效组织和实施。

3.内联外拓“铺路子”,进一步拓展计划外培训和继续教育

1稳步拓展计划外培训。要坚持以党员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教师为主要对象,以党性教育、素质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委托培训为主要方式,在保证完成市委市政府的组织调训任务的基础上,逐步做大做强计划外培训,以更好地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要充分发挥本校课程库、师资库、现场教学基地以及教学设施的资源优势,着眼于委托方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灵活、保障有力的计划外培训体系;要加紧编制计划外培训宣传手册,做好宣传推广工作。

2确保学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密切关注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动态,想方设法拓展合作办学,适度扩大在职研究生的办学规模;要深入开展需求调研,适时调整学历班的层次和专业,力争保持学历教育的现有规模;要始终坚持“教育质量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规范学历教育教学管理,保证学历教育品质。

3加强对基层党校的业务指导。要重新修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党校工作的意见》的指导性文件,健全市委党校与基层党校的沟通联系机制,整合全市党性教育与理论教育资源,焕发基层党校新活力。

4.上下联动“架梯子”,进一步强化教师培训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和作用

1明确发展定位。要始终坚持“研究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宗旨,立足本土化、个性化、信息化,全力打造与教育强市相适应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2注重顶层设计。要加强与市教育和体育局的沟通协调,力争使教师培训纳入全市教育事业规划,建立全市教师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主持编制全市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学教师及幼儿园教师的年度培训计划,充分彰显进修学院作为教师培训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与作用。

3坚持苦练内功。要夯实课程体系建设,正式实行课程开发周期转型,编写各类培训课程指南,精选全国优质课程资源充实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要创新培训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我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教研员的作用,注重遴选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兼职培训者,加强对中小学和幼儿园师训专管员和平台管理员的指导与管理;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与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的有效对接,充分利用高校的网络培训资源丰富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内容,活用新媒体推动移动学习与微课程学习,鼓励并引领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推动“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创新引领思想库建设

要始终坚持党校科研“四个服务”的方针,立足本校科研定位与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鲜明地提出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理论宣传“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新思路,通过明确科研导向,促进科研的转型升级,努力实现我校科研工作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从单打独斗型向协同发展型的转变。

1.牢固树立协同创新导向,力促科研成效最大化

协同创新是加强思想库建设的强大动力。要努力探索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理论宣传“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新思路,改变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理论宣传各自为政、力度失衡的现状,通过编制中长期科研工作总体发展规划,调整相关科研考核激励政策,促进三者并重发展、协同发展。要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发展机制,整合“四支队伍”(教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特约研究员、学员)的科研力量,统筹系统内外的科研资源,重点加强与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以及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市社工委、市社科联的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科研合力。

2.牢固树立质量导向,力促科研出精品上档次

科研质量是发挥思想库作用的基础。一是建立科研质量评价体系。要针对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理论宣传的不同特点和要求,分别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确保科研成果高质量、高价值。二是促进科研管理转型升级。要注重加强科研全过程管理,做好选题引导、申报评审、组织实施、成果评价等工作,包括出台年度重点调研课题目录指引,加大国家省市重点课题项目的申报力度,完善科研项目优选机制和否决机制,建立科研评审专家库,加强党校学术委员会、进修学院专业咨询和评估委员会的建设等,促进科研多出精品力作。三是以科研创新助力质量提升。要大力推动科研组织方式创新,提高科研组织化程度,实现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区合作常态化、制度化;要大力推动科研方法手段创新,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条件,整合科研基础资源、数字资源,加强科研数据库、资料库、成果库、文献库等平台建设;要大力推动科研传播方式创新,加强《咨政报告》、《香山论坛》、《中山教师教育简讯》、中山电视台特约新闻评论员以及学校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建设,同时加强与主要新闻媒体的对接,瞄准市级以上党报党刊和系统内学术报刊等,组织教师撰写、发表一批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精品文章,及时发出党校的声音,扩大我校学术研究、决策咨询与理论宣传的影响力。

3.牢固树立应用导向,力促科研成果转化

理论联系实际是加强思想库建设的核心。要强化评价引领,以科研成果转化率作为科研成效的重要评价指标,促进教学、科研、咨政之间的相互转化,使科研成果能及时转化为推动教学、促进发展的现实力量。要巩固和扩大科研基地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神湾镇科研基地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精选1-2个市直单位、社区新建科研基地,以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促进科研成果实地转化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增强研究工作的实效性。


 ()聚焦依规治校主题,深度推进制度管校

经过过去一年的努力,我校目前已基本完成《规章制度汇编》(以下简称《汇编》)的重新修订工作,建成全校性工作制度9篇共84项,形成系统完整、科学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系。今年要以开展“依规治校年”主题活动为契机,通过提高制度执行力、运作力与落实力,将84项制度落到实处,实现依规治校、制度管校质的飞跃。

1.增强依规治校意识,提高制度执行力

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校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强化制度管校、从严治校的意识,把依章办事、依规管理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营造依规治校的良好氛围和运行环境,不断提高我校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要加大对去年重新修订的《规章制度汇编》(以下简称《汇编》)的学习宣传力度,促使教职工熟悉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要求,充分调动他们落实制度的自觉性,切实保证他们执行制度的正确性。

2.推动规章制度向工作流程转化,提高制度运作力

要重点进行规章制度的流程再造,结合各项业务工作实际,将有关的规章制度转化为简便、易行、实用、高效的工作流程,并以协同办公平台改版升级为依托,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制度运作的标准化、流程化,保证各项工作始终有序高效地运行。

3.强化督查考核机制,提高制度落实力

要继续巩固和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切实转变校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夯实制度落实的思想基础和作风保障。要切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将教职工落实制度的情况与个人年度考核、绩效评定相挂钩,通过严格制度执行,严格责任落实,严格考核奖惩,加强内部管理,实现制度效能的最大化。


 ()坚持信息化引领,全力打造智慧校园

要适应时代发展新潮流,加紧制定我校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运用互联网思维,应用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形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实现我校教育培训、科研咨政、管理服务的现代化,努力打造智能化、协同化、数字化的智慧校园。具体要实现“五化”:一是实现工作的移动化。要着力建设门户网站、协同办公、在线学习等系统的手机版和IPAD版,开发应用学员助手APP,升级改造校园无线网络,打造无线化校园,实现工作学习的“全天候”与“宽地域”。二是实现培训的同步化。要着力建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省委党校远程教育VPN专线平台,改造大礼堂视频录播系统,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与时效。三是实现管理服务的智能化。要着力研发和推广使用校园“一卡通”,以IC卡作为信息载体,融合身份认证、校园管理、生活消费等多种功能,将学校各个系统连为一体,最终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校园”。四是实现网络的安全化。要着力建立健全网络安全机制,成立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强与专业网络安全机构合作,加强校园网络安全保障。五是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要着力建设以数字图书馆为主要载体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扩大网上图书资料的查阅范围,探索建设“移动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情报图书中心作用,为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数据支持。


 ()坚持“以人为本”,精心打造人文校园

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服务保障,提升校园文化,全方位打造民主和谐、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文化深厚的人文校园,为教职工和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

1.从科学管理到人本管理,软硬结合促进队伍建设

1充分发挥科学管理优势,用好制度刚性规范队伍建设。要重新明晰和认真履行部门工作职责,从年初起正式实施《事业编制人员招聘管理办法》、《在编人员进修培训(含外派工作)的规定》、《编外合同制员工管理办法》等13个党群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探索改进在编教职工绩效评价体系和编外合同工薪酬管理办法,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环境。

2要充分发挥人本管理优势,以人为本激发队伍内生动力。要继续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加强党性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要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自己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工作思路,拟面向全国招录10名硕士以上的公务员及事业编制教师,积极搭建跟班学习、基层调研、进修深造、竞争上岗、交流轮岗等平台,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团队合作,充分发挥优秀教师、优秀团队的传帮带作用,创造“成长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人才生态环境;要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重视人文智慧与人文关怀,尤其要关爱和改善编外合同工的工作生活状况,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

2.从规范管理到优质服务,协同一致强化服务保障

1积极推动后勤管理的科学化。要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编制和实施总务后勤部门“三定方案”(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要深化后勤事务管理改革,全面实施后勤事务管理系列制度,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行政后勤事务管理体制;要落实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廉政制度,适应新常态新要求,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决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管理制度,坚决加强财务监控审核,在不违背财务规定的前提下,改进财政指标监控系统网报流程,简化报销手续。

2积极推动后勤服务的优质化。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总务后勤队伍,加大对后勤员工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形成尊重员工、爱护员工、用好员工的氛围和导向;要建立对服务保障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升会务、餐饮、住宿及物业管理的专业水准和服务品质。

3.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内外兼修提升校园文化

1精心打造物质文化新亮点。策划制作特色明显、形式新颖、风格活泼的学校宣传片,集思广益为校园建筑命名,设计制作教学楼的文化主题墙,建设校园标识和交通导视,建设干部心理训练中心沙盘室,完善教学、办公、生活区域的党性教育和学校文化宣传展示,进一步推广应用学校整体形象视觉识别系统(VIS),营造形象鲜明、绿色生态、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

2深入拓展精神文化新领域。编制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继续深入挖掘和丰富发展学校办学精神,继承和发扬党校的优良传统,秉承忠诚、博学、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沿着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制度管校、文化荣校的科学办校路径,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一流地市级党校,营造的目标明确、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生态。

 

第二部分   2015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根据《关于批复2015年度市直单位部门预算的通知》(中财预[2015]8号),中共中山市委党校2015年部门预算安排情况如下:

一、预算收入情况

    2015年总收入预算金额为6712.6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24.19万元,财政专户拨款收入2730.01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58.44万元无政府性基金收入。

二、预算支出情况
  2015年总支出预算金额为6712.6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09.18万元,财政专户支出2803.46万元,无政府性基金支出。

从用途来分,用于基本支出的金额为2924.49万元,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666.6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7.88万元;用于项目支出金额为3788.15万元,主要用于一般公共服务,具体包括后勤经营成本、教科研经费、教学设备更新维护经费、教育培训经费、培训成本、上缴联合办学经费、水电费、校园场室修缮和设施维护经费、信息系统及电教设备维护费等主要支出项目。

三、“三公”经费情况

我校2015年“三公”经费支出主要为公务接待费。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将保持不变。但由于预计2015年公务接待量将有所下降,因此压缩了财政专户资金安排的公务接待费15万元2015年总的公务接待费预算(20万元)将相比2014年年初预算35万元有明显下降。我校正在申请两批次的校内教师进行出国培训考察任务,该项因公出国经费由市统筹,2015年预算中未含该项经费因此本年因公出国境经费相比上年预算数减少


第三部分  2015年部门预算表

一、收支预算总表.xls


二、基本支出预算表(按功能分类科目).xls


三、项目支出预算表(按功能分类科目).xls


四、基本支出预算表(按经济分类科目).xls


五、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三公”经费情况.xls



撰稿 ¦ 陈锦华 摄影 ¦陈锦华 审核 ¦李嘉颖 来源 ¦ 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