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新书推荐

发布时间 ¦ 2016-07-04 浏览次数 ¦

《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和党性修养》出版

一本书学习党性和党性修养

文章来源:中国共产党员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20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学习、提高党性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充分反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关于党性和党性修养的新论述、新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性和党性修养的学习内容,为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学习提供参考资料,近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与党性修养》一书。

 

本书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祝灵君教授。在书中,作者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依据,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和要求,分八章,用十余万字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的主要内容、实现路径、基本规律、努力方向进行系统、全面阐述,把家风教育、传统官德、党章党规、法治修养等方面融入党性和党性修养学习内容,构建了全新的党性和党性修养结构体系。

 

全书融合了历史典故、党史故事、典型案例、国际视野,高度概括党性和党性修养的主要学习内容,视野开阔、内容精炼、语言通俗,是广大党员干部接受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的良好教材。

 

 

以制度供给引领“双创”蓬勃发展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辜胜阻]  发布时间:2016-06-02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5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通过翔实的资料和统计数据,从创业环境、创业服务、创业融资、创业主体、创业成效、地区创业、发展展望等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双创”的发展展望。李克强总理在该报告的序言中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的选择,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它符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符合激发市场活力的客观要求。高手在民间,我国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比的。只要更好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用“双创”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活力之源,也是转型升级之道,更是当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十三五”规划纲要将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并提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当前,全社会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全球创业报告显示,中国的创业指数79%,远远高于全球(51%)和亚洲(64%)。2015年,中国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达到1.2万户,平均每分钟诞生8家公司。北京、深圳、上海、成都、武汉等各种要素聚集城市的“双创”成果正在呈现指数级增长。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创业发展历程,我国大致经历过四次创业浪潮。第一次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政策驱动,以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民创办乡镇企业为特征的“草根创业”。第二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行以后,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以体制内的精英人群下海经商为特征的精英创业,包括政府部门的政治精英以及科研部门的科研人员。第三次是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WTO以后,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风险投资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互联网新经济为特征的创业。当前我国正经历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从发展动力来看,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的兴起有四大动力。一是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创业门槛与成本,推动新的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二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引领新一轮互联网创业浪潮;三是高新区与科技园区作为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引领新一轮聚合创业创新浪潮;四是IPO暂停导致的并购热潮刺激“职业创业人”崛起。

 

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如1978年的改革开放和1992年的邓小平南行一样,正通过制度供给和改革引领充分调动起亿万人民群众的创富热情。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具有四个重要特征。

 

一是“双创”主体多元化,“精英”创业联动创新,“草根”创业带动就业。与前三次创业浪潮相比,本轮创业浪潮中创业创新形成联动,创业主体更加多元,具有复合性:金融危机催发海归潮推动创业;体制内及企业内的精英离职引发创业浪潮;返乡农民工掀起新的草根创业浪潮;政府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多元的创业主体是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也是形成创业创新浪潮持久动力的重要保障。当前,回归创业正在成为潮流并迸发活力。回归创业的群体主要有三类,包括:出国留学或工作后回国创业的“洋海归”;在沿海打工的农民工返回家乡在中小城市创业的“农海归”,全球金融危机后,一大批农民工返乡不返农,回归进行草根创业;在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创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如近年来,浙江大力推动浙商回归创业。

 

二是“双创”体系生态化,顶天立地的科技大企业引领,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孵化发展,一些地方成为创业创新人才的“栖息地”。创业生态系统主要由“创业者”、各类“资源”以及“政府支持与鼓励”三大部分组成,概括来说,就是创业主体、创业要素以及创业环境,三者构成了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在创业生态中,作为创业主体的大企业由于具备人才、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企业离职创业人群不断扩大,形成了联想系、百度系、腾讯系、华为系等一系列“创业系”和“人才圈”。

 

三是“双创”高度网络化,互联网线上与线下共创众创,基于互联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带动产品服务、商业模式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引领新一轮互联网创业创新浪潮。研究显示,中国互联网经济正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互联网创业已经进入新时代,拥有更广阔的创业平台、更活跃的风险投资、更公平的创业环境以及更年轻的创业者,互联网领域成为新一轮创业创新的主阵地。统计显示,2015年,“互联网+”领域吸引了全国超过50%的创业投资资金、70%的天使投资资金。

 

四是“双创”关键在“创”,核心在“众”,“众创”“众包”“众筹”等新的商业模式、管理机制、投资模式多方面创新相互交织。“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无论是大众创业,还是万众创新,都少不了一个“众”字,创新创业主体从“小众”走向“大众”,在更广范围内激发和调动亿万群众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让创新创业的理念深入民心。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众创、众包、众筹等一批集众人之智、汇众人之财、齐众人之力的创意、创业、创造与投资的空间应运而生,让每个有创新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用其智、得其利、创其富”的空间,让每个有梦想的人都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5年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既有对我国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进展情况及相关政策的宏观阐述,也有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地区创业创新实践的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双创”发展的战略思考:首先,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为公平竞争搭好舞台;其次,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充分调动创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释放我国巨大的创业创新潜力;再次,要在全社会弘扬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培育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和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文化,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这份报告既是一本对全国广大创业创新者而言具有重要指导性与实用性的创业引导指南,也为当前从事创业创新问题研究的读者提供了最新的统计数据和研究资料。报告的发布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通过改革以制度供给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的蓬勃发展。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核心能力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君]  发布时间:2016-05-26

 

 

在中华文化中,“三”是个极其重要的数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国人谋划大事,历来用“三到五年”的时限设定目标。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职已满三年。这三年,新一届党中央,胸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锐意进取,以大气魄治党治国治军,以大手笔运筹国内国际大局,以大布局推动改革发展进程,开启了共和国振兴强大的新气象,开创了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新局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众所周知,这三年是极为不易的三年,极不平凡的三年,也是对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三年。从某种意义而言,只有读懂了这三年,才能更好地看清中国发展方向,看准中国发展趋势,把握中国发展未来。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近期隆重推出了周新民同志的新著《核心能力——读懂治国理政这三年》。该书通过独特的视角,运用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系统解读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略,科学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的本质内涵,推动了领袖核心能力研究特别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的研究。

 

全书共分七个部分,紧紧围绕解析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能力这一主线,论述循序渐进、逻辑清晰严谨。“习近平治国理政成就概述”,对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理念、举措和主要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解读”,用“以清醒坚定的政治定力掌控大局方向、以现代科学的治国思想引领国家发展、以持续不断的变革创新激活内生动力、以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凝聚复兴力量”四大维度对治国理政方略进行了本质剖析。“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之道”,对治国理政伟大实践进行了深度探究,既分析了治国理政实践的显著特征,又挖掘了治国理政实践的哲学底蕴,还透射了对未来的深远影响。“中外杰出领袖治国理政才略本质”,对中外杰出领袖治国理政才略的共性特征进行了深度挖掘,揭示了杰出领袖人物才略共性特点。“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能力内涵”,对习近平总书记拥有的治国理政核心能力本质内涵进行了精准提炼,构建了“政治意志力、全局掌控力、变革创造力、凝聚感召力”四大结构性核心能力体系。“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能力演进轨迹”,从优秀家风、逆境成长、丰富经历、不断学悟、修炼党性等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核心能力形成和发展轨迹进行了追本溯源。“树立领袖核心能力标杆的时代价值”,对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综观全书,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亮点。

 

一是富有创见。该书运用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通过对三年来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的全面、系统、深入分析,实现了领袖人物核心能力研究破题,不仅形成了更加完整的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体系,使体系整体构架更加严密、更加系统、更有张力,而且把领导科学研究特别是核心能力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突破了传统意义从政治行为和政治体制角度进行政治学研究的思路,打开了一扇从政治家角度发展政治学研究的新窗口。

 

二是系统深刻。该书既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成就、方略与思想演进脉络,又深刻展示了党的新一代领袖的视野、胸怀和核心能力构成;既涉及治党治国治军三大主线,又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各个领域;既剖析中外杰出领袖治国理政才略共性特征,又展示了中国领袖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的个性特质。同时,本书跳出了一般意义上就事论事的文字解读窠臼,而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背后的支撑要素,进行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索呈现,既揭示了治国理政思想的真理性,又展望了对未来中国的深远影响。

 

三是视角多维。视野宽阔、视角多维是该书的又一特点。既从现实的维度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核心能力催生的实践成果,又从历史规律的维度研究了领袖人物核心能力的共性规律、历史启示;既从哲学支撑的维度研究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能力形成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科学内涵、辩证关系,又从实践路径的维度研究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从而实现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才略本质特点全方位、系统性、深入化、立体式的解读。

 

四是立意高远。该书研究的是中国当政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体现的是当下党情世情国情背景下的最新要求,解读的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最新思想,形成的是社科理论尤其是领导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蕴含了最现实的时代要求和最鲜活的时代价值。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抓紧学习好、深刻理解好、准确把握好、高效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是重大的政治任务。该书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增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执行的自觉性、创造性、实效性,有力促进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而从思想源头防止方向偏移、政策空转、制度失效、执行梗阻现象发生。

 

原标题:智商不够?“心商”来救!

2016年06月20日08:57  来源:信息时报

《心商: 测出你的心理软实力》

(英)本•艾姆布瑞治 著

谭新木 李中 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年6月

 

心理

对于智商(IQ)和情商(EQ),我们都不陌生,心商是什么?

 

IQ(Intelligence Quotient的简称,即我们所说的智商)是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在1912年提出的,指的是在数字、空间、逻辑、词汇、创造、记忆等方面的能力,用来表示人的聪明程度:智商越高,则表示越聪明。EQ(Emotional Quotient的简称,即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决定因素。然而人们(尤其是企业管理者们)开始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商。

 

那么,Psy-Q是个什么鬼?

 

Psy-Q是英国心理学家本•艾姆布瑞治(Ben Ambridge)提出的概念,我们称之为心商。在艾姆布瑞治的同名作品《心商:测试你的心理智能》中,他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测试、问答、谜题、游戏和图片帮助读者以心理学为基础对人类的一切行为提供合理的解释。例如——

 

我们为什么会对有些显而易见的事情视而不见?

 

莫扎特的音乐真能促进胎儿大脑发育吗?

 

笔迹和性格有什么关系?

 

……

 

心商并不仅限于描述这些研究,相反,它就是这些研究本身。你可以借此对人类行为以及自身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包括性格、智力、道德价值观、思维方式、控制冲动的能力、绘画技巧、逻辑思维能力、音乐鉴赏力、同时完成多任务的能力、受错觉影响的程度(包括视觉和思维两个方面),甚至择偶的偏好。你将会了解到人类是如何思考、感觉、观察和回应其他人的。你将会体验到诧异、喜悦、惊奇、愉悦、挫败、恐惧和完全的莫名其妙等多种感觉。

 

《心商》一书中所有题目下涉及的每项研究均取自于经过证据最充分、可信度最高的科学文献。但是读起来却毫不生涩,因为作者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几乎渗透在每一页文字中,吸引着人们不住地读下去。因此,读完这本书的时候,除却知道书中每个问题的科学答案,还可以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更准确的认识。

  

原标题:张炜新力作《独药师》关注“养生”

2016年06月20日08:57  来源:信息时报

《独药师》张炜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6月

 

 

重点

与张炜之前充满寓言与哲理的书写不同,《独药师》用更为简洁而富有张力的方式描述了半岛地区养生世家的传奇故事。与他以往的小说相比,《独药师》更具故事性和传奇性,可以说是张炜具有突破意义的转型之作。

 

自《你在高原》于201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暌违5年,张炜的最新长篇小说《独药师》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

 

据出版方透露,小说以山东半岛的养生秘术为背景,讲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经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基督教登陆东部半岛,教会学校及西医院初步兴起,半岛地区首富和养生世家季府面临空前挑战。季府主人、“独药师”第六代传人季昨非陷入到长生、革命、爱欲的纠缠之中,苦闷又彷徨。

 

“大实大虚”之作填补了历史空白

 

据了解,独药师的故事是张炜根据自己30多年的半岛生活以及接触的珍贵史料而创作。基督教在中国北方最早的登陆地是山东胶莱河东部半岛,半岛即成为东西方文化冲突最剧、儒释道基督四大宗教相融合、相对峙的前沿地区。这里是同盟会北方支部所在地,也是革命党人与清廷发生最激烈决战的地带。小说展现了作家驾驭史料的能力,一场虚构的真实将读者带入到历史的诡谲风波里。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里面的人物几乎都有原型,革命家徐竟的原型即是徐镜心,他是同盟会创始人之一,被孙中山委任为山东主盟人。当年徐镜心与黄兴被称为“南黄北徐”,也与宋教仁被称为“南宋北徐”。只可惜除了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外,人们常常提及黄兴,而对徐镜心却很少关注,实际上徐镜心这位辛亥元老以及半岛地区对辛亥革命成功的贡献巨大。1914年,徐镜心被袁世凯杀害于北京,年仅40岁。此外,基督教会创办的西医院及新学的半岛史实、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关系,也很少有民众了解。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对极具传奇性的《独药师》会误解为纯虚构作品。北京大学教授、评论家陈晓明称此书是“大实大虚”之作,填补了这段历史空白。陈晓明还说,《独药师》让他想到帕穆克的《我的名字叫红》,表现的也是在文明的转型时期、文明的塌陷时期,来理解一种民族的心灵,来写出一段历史的存在。通过这个小说中的人物,张炜回到更加丰富的历史,他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加多元的、更加包容的世界。

 

养生就是养心: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评论家施战军说,《独药师》是人文精神和人文尊严的守护者,与他以往作品一样,《独药师》写的还是人和自然、人和历史的关系,不同的是,更特异、更吸引人,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其实,早在30年前创作《古船》时,张炜已对养生密切关注,《古船》里的四爷爷就是专注于养生的角色。时过境迁,他对养生的思考更加深入、更加深刻。如果说张炜在《古船》里对四爷爷的养生带有某种不屑和批判,而到了《独药师》则对养生的理解更加深入。

 

《独药师》的长生,追求的是“伟大的永恒”、“玄妙而又朴实”,“气息”、“目色”、“膳食”、“遥思”。说到“目色”时,《独药师》做出了这样的解释:“世上一切皆有生命和能量,而个人的力量小到不能再小,所以每个人必得谦卑,与万物取得联系时,需用目光去接纳它们”;“遥思”是“并非刻意思索遥远之物,而是指心思存在的距离”;永生之境是“物我一统,往来无碍,无消逝无诞生,也无损益”。这应该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实现内心与外界的和谐统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目标,是中国人独有的生命哲学。

 

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说,“独药师”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深远的传统,这与西方炼金术的传统很类似。养生到20世纪初面临革命的挑战,但我们经常说的“革命”其实也包含着长生和新生的意思,它首先代表的是新生。为什么要革命呢?是因为旧的机器、旧的生命已经衰朽,我们需要一个新生、获得一个新生,我们要通过某种方式“下猛药”,因此,我们看到了一部极为独特的、极有意思的小说。

 

据了解,2016年也是张炜成名作《古船》发表30周年。从《古船》到《独药师》,张炜一共创作了二十部长篇小说,从这些小说中也可以看到他不断突破自我经验限制、不断进行艺术探索的努力。据了解,《独药师》用了整整3年时间才写好,写好后,张炜又放了3年,不断地听取意见和精心打磨。

 

原标题:世界尚未变成天下,真正的世界历史尚未开始

2016年06月13日14:24  来源:信息时报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

  赵汀阳 著 中信出版社 2016年1月

 

力作

学者赵汀阳于2005年首次提出的原创理论框架 “天下体系”,曾引发中、美、英、法、德、意、韩、印等多国知名学者深入讨论。如今十年过去,赵汀阳将理论推进,其最新政治哲学专著《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已于近日出版。

 

该书与“天下体系”的初步研究在基本观点上保持一致,但在问题的提出、论证和叙事上都有较大差异。《天下的当代性》深入探寻了中国古代“天下”制度的内涵、外延和实践,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挖掘其在当前世界现实中的价值并对未来世界展开了预言式的构想。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作者赵汀阳在书中第二章着力于梳理和重建中国的历史性,提出了“漩涡模式”,将中国的生长方式解释为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而天下体系是化解漩涡冲突而兼收并蓄的最优制度,两者配合而形成了百世不绝的基业。

 

赵汀阳在《天下的当代性》中提出,中国是个故事,而天下是个理论。天下固然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概念,却不是一个关于中国的特殊概念,它所指向的问题超越了中国,是一个关于世界的普遍问题。天下指的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世界。如果把天下理解为一个动态生成过程,则意味着世界的世界化。

 

“世界史是一个可疑的概念。”赵汀阳认为,人类尚未做到“以世界为世界”,因此,作为世界之世界尚未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世界史是一种误导性的虚构。真正的世界史必以世界秩序为开端去叙述人类共同生活。世界秩序不是某个霸权国家或列强联盟统治世界的秩序,而是以世界共同利益为准的世界主权秩序;不是一国为世界建立的游戏规则,而是世界为所有国家建立的游戏规则。世界至今尚未变成天下,真正的世界历史尚未开始。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

 

点评

“天下”的精义是人类不同的群体可以共存为一个集合体。赵汀阳关于“天下体系”的重新建构与诠释无疑会为人类社会提供一个与“帝国体系”全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和一个新的、很有意义的前景。

——汤一介(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赵汀阳在对当今全球问题的思考中,对西方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秩序理论提出了深刻的批判,同时也指出只有具有全球关照和包含世界制度的中国哲学思想和天下理念,才能解决全球性的问题。

——秦亚青(外交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赵汀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特贴专家,博导。欧洲国际跨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常委。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哲学、政治哲学。主要著作:《哲学的危机》《论可能生活》《天下体系》《坏世界研究》《每个人的政治》《第一哲学的支点》《两面之词》。

 

原标题:听中国经济史大家全汉昇上一课

2016年06月13日14:22  来源:信息时报

《中国社会经济通史》

口述 全汉昇 整理 叶龙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年5月

 

大家

说起全汉昇,很多人感到陌生,但他在中国经济史领域是鼎鼎大名的泰斗级人物。

 

全汉昇(1912-2001),广东顺德人,历史学家、教育家、著名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专家。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潜心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是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历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及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新亚书院院长、新亚研究所所长,1984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其主要著作有《唐宋帝国与运河》《中国行会制度史》《中国经济史论丛》《中国经济史研究》《明清经济史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论丛》等。

 

著名史学家严耕望在《治史三书》中曾说,经济史在较早期只有一位全汉昇可与日本学人相抗衡,而有着“汉学界第一人”之称的哈佛大学教授杨联陞更是以诗誉之:“经济史坛推祭酒,雄才硕学两超群”。

 

全汉昇先生是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一位贡献卓著、广受赞誉的史学名家。全先生早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史学系,师从陶希圣、傅斯年等著名学者,并将中国经济史研究确立为自己的终生志业。1935年毕业之后,全先生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后又赴美深造,在唐宋经济史、中国物价史等领域卓有建树。此后,全先生又涉足明清经济史及近代工业化等研究领域,贡献了大量深为学界所推重的学术力作。

 

全先生在其六十余年的学术生涯中,涉足广泛,著述弘富,在中国经济史研究这一领域可谓有拓荒发轫之功。全先生治史兼有广博与专深之长,一方面十分强调史学的实证性,务实求真,将研究建立在丰赡而全面的史料基础之上,同时注重吸收西方经济史学界的新观念和新方法,不断发掘新问题,开拓新视野,推动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深化与进步。

 

1965年,全先生获聘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任历史系教授。1967年至1968年间,全先生曾先后开设《中国社会经济史》和《中国近代经济史》课程,分别对上古至元代与明清及近代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与剖析。本书将两门课程的讲稿合而为一,以完整地呈现全先生贯通古今的宏大视野及对数千年间历史大势的精彩把握。

 

本书由新亚书院毕业生叶龙先生据当时的课程笔记整理而成,他不仅以详尽的记录保存了这部讲稿,而且加以精心的审订与补充。

 

精彩摘要

 

  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史 全汉昇

 

  汉考克教授提到,19世纪时殖民者在南美洲开矿,当时有流行谚语曰:“白人每日一英镑工资,黑人每周一英镑工资。”由此可知工人因种族不同而有不同待遇。此只知其后果,而不知其起因,欲知起因,则必须研究“经济史”才能知也。

 

  研究中国经济史之意义有二:

 

  首先,可对世界经济史的研究有所贡献,世界经济史上有许多问题的答案可在中国经济史里找寻。

 

  例如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在经济方面的影响是世界性的,而并不限于欧洲。美洲新的农作物,以前欧亚均没有,如马铃薯自美洲传入欧亚后,对欧亚农业产生重大影响。以爱尔兰言,原先因土壤不良而常有饥荒,自马铃薯传入,因其能在不甚好的土壤中生长,故当地人民可靠此为粮,不致挨饿。又如甘薯,在中国叫“番薯”,是由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到吕宋,再由吕宋传到中国的福建。番薯传入中国,使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又如,美洲最重要的银矿产地在玻多西(Potosi,今属玻利维亚,前属秘鲁),美洲当时为西班牙属地,故有大量的银运入西班牙。当时银为货币,货币多即贬值,而物价上涨,17世纪初之物价达到16世纪初的三四倍之多,有些经济史家称之为“物价革命”。

 

  中国此时也受到美洲银矿开采的影响。因西班牙受到上述影响,外国便运物资去卖,以致贸易入超,银子外流。而欧洲多国均与中国通商,如葡人入澳门,荷人入台湾,因太远不便带货,便把这些银子带来中国,买去丝、茶,以致中国银子增加。另一方面,菲律宾在16世纪时为西班牙殖民地(后为美国殖民地),西人将银子带入菲律宾,而中国人在该地供应物资,赚回银子。于是银子大量流入中国,其影响有二:一是货币变为银本位,二是物价上涨。故美洲银矿开采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其次,欲解答中国近年来主要经济问题发生的原因,亦须研究中国近代之经济史。如中国的贫穷现状,经济落后是主因,故生产力低,收入少。据联合国1947年的统计,中国的平均国民所得为每人每年27美元,而美国为1543美元。又如中国自清末以来,多少次想要工业化而皆不成,其原因即可自详细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而得答案也。

 

原标题:严歌苓新作《舞男》出版

2016年06月13日14:21  来源:信息时报

作家严歌苓的新长篇《舞男》日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

 

小说写了上海滩舞场里的一个舞先生杨东,在陪舞的生涯中偶然邂逅了中年精英白领蓓蓓,地位悬殊、文化背景悬殊、年龄悬殊的两个男女,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演绎了一场曲折生姿、柳暗花明的情感大戏。而贫富和阶层的巨大差异,时时在撕裂着情欲。这样的时刻,一个来自最污浊之地的女孩撞入了这场非常之恋。三个男女三种阶层,是情感的争夺,更是人性的搏斗。小说在豪奢的上流社会和无望的底层之间穿越,具有浓郁的海派风情。

 

据出版方介绍,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职业舞男,这个特殊职业让主人公身在底层却混迹于上层,在最豪奢和最无望的底层之间来来往往,这样悖离的设置使作家笔下的故事带着巨大的张力,上达天堂下至地狱,洞穿了这个时代最无可救赎的疼痛。在这个特殊人物的身上,折射了人性的两极和幽微——人性,是世间最深最不可捉摸的东西,善恶正邪,似乎无理却又在情理中,于是,人性在这个上海舞男身上,可测又不可测,遇黑则明,遇明又暗,其中的幽微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原标题:在追求理想工作的过程中,技能胜过激情

2016年06月13日14:19  来源:信息时报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美)卡尔•纽波特(Cal Newport)著

张宝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6年5月

 

 

职场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是乔治城大学教授卡尔•纽波特最新的著作。对于任何寻找的不是工作而是事业的人来说,这本书是有价值的,因为他们寻找的是控制力、自主和成就感,而本书提供了一步一步实现这种目标的方案。

 

这本书的副标题揭示了作者的主要思想:“为什么在探求理想工作的过程中,技能胜过激情。”这一独特的想法摒弃了当前流行的“追随自己的激情”这样的建议。

 

直至今日,在华尔街日报网站的一篇博文中,还可以看到这样一段引用自Zipcar CEO斯科特•格里菲斯(Scott Griffith)的话:“假如你对现在的工作真的没有激情,就放弃吧。去寻找点什么。我在初中时就对科技和交通产生了兴趣。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但我们早年间都多少知道自己的激情所在。如果你能够找到某种方法将你的职业和爱好匹配起来,那么你的职业发展和幸福感会是无止境的。”

 

纽波特反驳了这种观点并声称:辞职去追随激情,往好了说是不现实,往坏了说是危害自己的前程。与之相反,纽波特强调应追求技能,而不是激情。不过,也不是说任何技能。他关注所谓的“职场资本”:具体、有价值并且有市场的技能,而且这些技能会将你与其他人区别开,能够让你定义自己的职业。

 

我相信现在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个观点:成为某方面的专家需要1万小时的练习。然而,不是所有的练习时间都有一样的效果。纽波特建议人们采用“刻意练习”的概念来获取职场资本型技能,而这种练习会使你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会“拉伸”自己的身心,还会迫使你进步。虽然有难度,但这样做比其他练习方式都要有效,纽波特认为。

 

一旦掌握了这些技能,你便可以开始定义自己的职业,从而让自己拥有很多人渴望但少有人得到的控制力和自主权。当然了,当你学会了一些技能,你不会就此便高枕无忧。纽波特强调了两个陷阱。第一个陷阱是在工作中过早地认为自己拥有足够的职场资本。换句话说,你看也不看就跳进了坑:在别人愿意为你的技能买单之前就开创自己的公司。第二个陷阱是你获取了如此多的职场资本,以至于你的老板不想让你走,从而在实际上把你推向拥有较少控制力和自主权的方向,尽管给你带来的可能是新的职位、新的办公室,甚至是升职。不过,纽波特给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避免这些陷阱。除此之外,纽波特还给出了一些建议,从而打造一份不以激情为基础但你会对其产生热情的事业。

 

不久前,我离开了一家律师事务所,成为一名自由作家。写作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事情,因此那时的我就是追随激情的完美范例。然而,虽然我有写作技能,但我缺乏做自由职业者所必需的其他技能(市场营销技巧、推荐人、作品,等等)。换句话说,我没有一揽子完整的职场资本。我掉进了纽波特指出的第一个陷阱。从那时起,我便一直在寻找出路。要是在开始考虑从律所转向自由职业的时候我能看到《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就好了。那样我就会早点看清状况。不过,纽波特在书中给出了足够多的翔实的技巧。因此,我想我可以把失去的时间弥补过来,从而把自己与其他作者区分开来。

 

但是,不要认为这本书针对的只是那些想成为作家、博主或生活方式导师的人,或是正考虑网络大师兜售的任何新职业的人。纽波特不仅描写了作家和乐手,还描写了生物学家、风险投资家、考古学家以及其他各种创业者。在这本书中,纽波特给出了一份适合于所有人的方案。它的篇幅不大,而且虽然有多次重复,但给出的经验教训很具体、很有用。

 

撰稿 ¦ 涂满兰 摄影 ¦涂满兰 审核 ¦赖光耀 来源 ¦ 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