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 ¦ 2019-01-15 浏览次数 ¦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共同签署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协议。今年1月30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协调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今年4月2日,省委书记李希同志到中山调研时强调,中山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打造高水平发展平台,主动对接深圳、香港,进一步密切与粤西地区的经济联系,做好“东承”文章,强化“西接”功能,奋力把中山建设成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

 

  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员,大湾区建设将给中山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中山只有按照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协议要求,携手兄弟城市共同加快推进世界级城市群发展,才能实现湾区自身更好的发展。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中山要通过加快交通设施对接,积极融入大湾区交通网。区域经济一体化,交通设施对接是基本前提。中山应加快建设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与湾区其他城市高效便捷对接。目前中山境内建成运营的轨道交通只有广珠城际,处于规划建设阶段的有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中山市城市轨道,在湾区西岸城市中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要进一步加强对轨道交通的规划研究,积极争取新布局中山的国家铁路、城际轨道,积极推动广州、佛山地铁延伸至中山,研究与珠海、江门的城市轨道衔接方案。公路方面,加快建设深中通道,“四纵五横”的高速公路网和“三环十二射”的骨架干线公路网,构建多层次对外公路网络,全面加强与周边城市交通衔接。

 

  ■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系列协议,促进要素便捷流动,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扩大内地与港澳企业相互投资。鼓励港澳人员赴粤投资及创业就业,为港澳居民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并为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提供更加便利条件。中山要制定协同化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中山与港澳的区域合作,进一步拓展与港澳在教育、医疗、养老、旅游、文化交流、商贸服务、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形成与港澳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深度融合。香港的金融和现代服务业发达,澳门是旅游、博彩、文娱中心以及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服务中心。中山应主动支持港澳高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进入,发挥港澳服务业示范、引导、放大效应,加快推动中山产业转型升级。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中山要深化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大湾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中山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在承接湾区核心城市创新资源“外溢”方面具备较好的区位优势,同时中山有较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较强,与湾区核心城市在科技产业化合作方面前景广阔。因此,在与大湾区科技创新对接方面,中山应积极承接湾区核心城市创新资源“外溢”,着力推动湾区重大科技成果在中山实现产业化,加快建成大湾区产业创新中心。一是加强创新平台的建设。高水平打造“两区一湖一岛”,使之成为吸引和承接大湾区优质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二是着力推动湾区重大科技成果在中山实现产业化。充分发挥中山成果应用市场广阔的优势,推动各类科研机构及高校到中山合作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吸引香港、深圳、广州等地最新的技术成果到中山转化和产业化。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为创新创业发展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完善科技财政资金与银行、担保、租赁、保险、创投、风投、民间资本联动机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优化财政资金投入和税费政策,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链条、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提供更多财政资金支持。

 

  ■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中山要在认清自身产业优势的同时,借力大湾区不同城市产业优势,特别是深圳、香港、广州的高端产业,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中山要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和平台载体,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先进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引导和推动家用电器、五金制品、智能家居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提品质、树品牌、智能化方向加快转型。积极参与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大力促进各方面资源要素加快向实体经济集聚,鼓励企业提质增效;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优先发展智能化服务、检验检测、品牌创建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引导企业突出主业、支持企业做精做强做大。抓住中山专业镇经济发展突出的优势,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合作发展平台,构建高端引领、协同发展、特色突出、绿色低碳的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

 

  ■共建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

 

  世界一流湾区都具有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特征。粤港澳大湾区也把打造优质生活圈作为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山曾获得“联合国宜居城市奖”等诸多城市殊荣,绿色宜居一直是中山发展的特色。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要求中山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进一步提升环保、生态和宜居水平。一是提升生态环境优势。以《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和《建设湾区跨界绿道》等规划为指引,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同时,加强与湾区其他城市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区域生态治理方面的合作,共同研究处理区域环境问题,联手加强区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推动大湾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二是提升公共服务优势。完善便利的公共服务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山应支持和鼓励港澳服务提供者到中山设立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机构,深化与港澳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合作和对接,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大湾区宜居精品城市。

 

  ■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

 

  中山要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为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区域提供支撑。认真落实中央赋予广东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枢纽和经贸合作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要引擎的定位,充分发挥中山外贸依存度大、对外开放度高、比邻港澳等优势和条件,科学谋划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山制造业通过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完善外贸服务体系,红木家具、灯饰、五金制锁行业加快提升外贸竞争力。通过打通政府、东道主国、专业服务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服务链条,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香港的金融和现代服务业发达,法律体系完善;澳门旅游业、博彩业发达,是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服务中心。港澳两地由于被英国、葡萄牙殖民时间较长,他们与欧洲及南美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山可以充分利用港澳同胞中山籍较多的优势,与他们加强联系,优势互补,携手企业“走出去”开拓更广泛的国际市场。

 

  ■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中山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与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平台距离都很近,区位优势明显。中山应主动与三大平台协同对接:与深圳前海合作,吸引创新资源,围绕高端制造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承接其产业溢出,学习复制其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与广州南沙合作,共同打造组合港、自由贸易港,吸引广州的人才资源和商贸资源;与横琴合作,争取引入澳门优质企业及资源,打通葡语国家市场。中山在创新基础上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因此中山要积极参与到大湾区的创新网络建设中,通过加强区域创新协作、培育优势创新主体、完善创新支持体系等手段,进而成为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珠江西岸的创新极,支持中山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合作平台建设,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中山要发挥侨乡优势,鼓励港澳青年人到中山创业和就业。积极推进港澳青年创业基地和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对港澳青年人在中山创业发展给予土地、税收、房租、水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推进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作者陈伟英系中山市委党校副教授)

(来源:中山日报 2018102202版,字数:3238

转发 ¦ 钟小霞 审核 ¦赖光耀 来源 ¦ 中山日报 2018年10月22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