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华侨华人新作为探析

发布时间 ¦ 2018-07-02 浏览次数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占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的2/3以上,有4000多万人,很多在当地深耕多年、事业有成。要充分发挥他们作为中国与住在国的重要桥梁作用,依靠他们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此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华侨华人发展提供机会,使之主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促进者,鼓励他们在提升实力、发展事业的同时,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进一步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友好关系。

 

  华侨华人与我们同根同源,既了解祖籍地的文化又了解住在国的文化环境,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海外华侨华人将继续扮演传播者、实践者、受益者的重要角色。

 

  一、中华文化传播交流者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华文化传播与住在国的文化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与住在国文化交流的天然使者,他们通晓当地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和法律知识,熟悉当地民众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积累了中华文化与住在国文化融合发展的经验。在跨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民间感情、夯实“一带一路”合作的民意基础等方面,要充分发挥海外华校、华社和华文媒体的作用。目前,全球华文学校近2万所,数百万学生在校接受华文教育,海外华文学校教师达数十万。通过汉语国际传播让世界愈加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有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另外,促使遍布全球独具特色的唐人街、中国城、中餐馆和中医诊所等更好地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丰富各国多元文化,促进文化交融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华侨华人对“一带一路”的政策解读,能够增进沿线国家的相互理解,实现民心相通。

 

  另外,发挥华侨华人的民间外交作用。华侨华人常住住在国,与政府民众往来交流广泛,起到天然的润滑沟通和释疑解惑的重要作用。华侨华人民间机构根基深,有一定的覆盖面,据统计,有较大影响力的各类华侨华人社团逾2.5万个,已为住在国民众所接受,富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可以通过华侨华人民间机构先行,主动地向住在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民众客观地介绍中国,多做政策沟通、增信释疑、凝聚共识工作,降低部分国家对我们政策的担忧,通过密切国家、政府和企业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使我们进驻的项目尽量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二、“一带一路”精神倡议者

 

  国务院侨办需要通过各种机制动员华侨华人,激励他们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华侨华人并不是一个实体组织,而是差异性的个体,具体的相关部门做工作时必须对此作出区分:华侨是中国公民,政治上认同中国,而海外华人则是外国公民,他们与中国的联系主要是文化和经济领域。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人,虽然在种族上是华人,但其政治、文化和族群认同已完全当地化,对中华文化不一定认同。针对这些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华侨华人自发地集聚宣传和参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比较难,需要通过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工作,加强政策制定等多种方式,组织与协调相关活动,使华侨华人与住在国主流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加强接触,并鼓励华侨华人有意识地通过媒体、网络等平台,提高其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率。

 

  当然,这里首先要让华侨华人充分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本质精神:习总书记借用丝绸之路这个词的目的是通过回顾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商人的财富不是靠强取豪夺,而是通过沟通有无,满足沿路人们的众多需要获得的;是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生命危险,船载马驮探索开辟出来的;在这条路上,也有官员和军队,但军队和官员不是为了侵略和征服,而是为了传播信息和文化;在互通有无的过程中,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融合,表现在语言、服饰、建筑、制度、行为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吸收和融合。回顾历史是为了指引未来——我们向世界表明:中国不打地缘博弈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驾于人的强买强卖。我国作正在崛起的大国坚持不走传统大国争霸、称霸的老路,而走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和平发展道路。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梁

 

  “一带一路”是一种倡议,而倡议落地要靠一系列具体措施,目前来看,主要是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参与相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按照亚投行与丝路基金的设想和建议是在具体基础设施项目招投标时,要求施工单位由中国企业、当地国企业和其他成员国的企业组建联合公司,共同承担项目的实施工作。亚投行和丝路基金是一种贷款,中国作为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发起方和主导方,在银行和基金运作时,以中国企业某种形式和程度的参与作为获得贷款的附加条件,是行得通的,这样就会给一大批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创造机会。利用这一契机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也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企业作为后来者,“走出去”的经验不足,在投资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市场开拓问题、投资风险和收益问题等。现在把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作为一种以政府为依托的、多个国家联合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设计,那么这种机制就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强大的支撑。投资国外不仅仅是将钱投出去就完了,还有经营和收益的问题。要让经营和收益落到实处,就必须解决和当地企业以及第三成员国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解决好中国企业和当地政府、当地社区的关系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投资国的华人华侨作为与投资国沟通的桥梁为中国企业投资国外积累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如何与外国政府打交道、如何与外国企业合作、如何融入当地社会等,帮助中国企业把准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借助海外华商实力,开展产业合作,重点推动我国钢铁、水泥、纺织等优质产能落地生根,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借助海外华商网络优势,帮助中国企业进入当地市场,打开营销渠道;借助海外华商与当地政商关系,帮助中国企业融入当地,消除文化差异,减少投资摩擦;借助海外华商国际营销渠道和管理经验,加快对标国际先进规则,不断提高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全国政协调研组2016年在对20余家“走出去”的企业调研后发现,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得到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协助。不少参与调研的企业表示:在东南亚公司的高管团队中,有相当一部分华侨华人;在海外的销售商中有华人商会成员;遇到商业纠纷后请了华人律师,得到帮助并打赢了官司。

 

  当然,由于华侨华人在住在国的数量、从事的行业、受教育程度差异性比较大,对我国企业“走出去”能够起到的桥梁作用差异性也会较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差异,“走出去的企业”不能千篇一律地期望获得当地华侨华人相似的帮助。

 

  另外,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中国整体实力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改变不仅使一些西方政界人士不适应,也有一些国家的民众不适应,在心理上不平衡、在心态上不甘心,对中国排斥、反感甚至攻击,“中国渗透论”“中国威胁论”等话题不断被炒作,一些人恶意指责华侨华人是中国的间谍。同时,针对华侨华人的反洗钱、灰色清关等行动在多个国家不断进行,不少无辜华商损失惨重。历史上多个国家曾发生的排华事件特别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暴力事件,至今仍是笼罩在华侨华人头上的一道阴影,一些国家对华侨华人效忠问题的疑虑还仍是被常常提起的话题,华人华侨在住在国享受不到国民待遇。通过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作为促进华侨华人住在国的族群和谐,如何更好地增进当地社会的理解,消除针对华侨华人的疑虑,也是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作者陈伟英系中山市委党校副教授)

(来源:中山日报 2018619A05版,字数:3083

转发 ¦ 钟小霞 审核 ¦赖光耀 来源 ¦ 中山日报 2018年6月19日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