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改革攻坚 形成中山全面开放新格局

发布时间 ¦ 2018-05-25 浏览次数 ¦

  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以“四个前列”激励广东继续做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角色,其中,提到广东要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在中山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陈旭东提出,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合作机制体制改革攻坚,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山作为广东珠三角的主要城市之一,随着“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山应借助良好的区位优势,乘势而上,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改革攻坚,在构建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广东前列,甚至全国前列。

 

  ■找准自身的产业定位,形成协同发展机制

 

  省委对中山提出了建设成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沿海经济带的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极等三个新的更高的战略定位,中山要根据新的定位,规划好自身的产业发展。加强改革攻坚,对于落后产能要壮士断腕,淘汰污染大、能耗大、低附加值的低端制造业,盘活土地,留出其他产业发展空间,刺激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找准产业定位和挖掘产业优势,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经济附加值高、绿色低碳环保的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又与其他城市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通过与湾区其他城市的协同分工,错位发展、抱团发展,形成合力,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共同打造世界级的开放型湾区。

 

  ■打好交通攻坚战,形成互联互通立体交通体系

 

  中山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90公里半径内有5大机场和4大深水港,中山应充分利用好周边机场和深水港的优势,推进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打造对周边海港和空港的无缝连接通道,形成海陆空联运“物流”走廊,提高对外贸易的畅通度。同时,要作好“东承”和“西接”文章。“东承”方面,要衔接好中山到深圳的交通,主动吸引和承接深圳、香港的高端资源要素,通过借道深圳,更好的与香港互联互通,利用好香港的国际贸易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打造开放新格局;“西接”方面,要强化中山在沿海经济带建设中连通粤西的战略地位,做强枢纽城市功能,增强对珠江西岸各市的辐射。同时,中山也要加强内部交通的建设,打通内部交通的“毛细血管”,形成交通内循环和外循环的畅通,打通城市与城市间的交通、镇区与镇区的交通,市、镇各街道间的交通,以交通的畅通,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通。

 

  ■利用自贸区资源,建立健全开放性合作体制机制

 

  中山周边环绕着南沙、前海、横琴三大自贸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中山可以主动与三大自贸区协同对接:与深圳前海合作,吸引创新资源,围绕高端制造业、金融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承接其产业溢出,学习复制其优秀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与广州南沙合作,共同打造组合港、自由贸易港,吸引广州的人才资源和商贸资源;与横琴合作,争取引入澳门优质企业及资源,打通葡语国家市场。建立开放性合作的机制体制,建立联动开发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合理利用自贸区的政策红利的外溢作用,把区位优势转化为政策红利和发展优势,构建中山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中山产业结构的出口依存度较高,2017年中山全年生产总值(GDP)为3450.31亿元,其中,出口2055.6亿元,占GDP近60%。随着美国对中国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中山的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山应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拓展对外贸易新通道。产业内、企业间,可以拉帮结队,以行业协会、行业联盟的形式推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抱团发展,共同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同时,可以借助周边城市的有利资源,打通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贸易通道。比如东莞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作为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目前已开辟有“石龙—阿拉山口—中亚五国”的“中亚班列”以及“石龙—满洲里—俄罗斯—欧洲”的“中欧班列”,可以加强中山与石龙的对接,借用 “中亚”、“中欧”专列的资源,打开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拓展更为广阔的国际发展空间。鼓励企业到海外投资设厂,收购、兼并、重组、控股等方式向外发展。如在研发端可以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充分吸收国外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从而促进中山制造的转型升级;在生产端可以在国外收购工厂或者建立生产基地,合法规避关税问题,在中山发展总部经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在销售端可以借助互联网、国际会展、国际推介会等产业对外发展平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作者熊晶供职于中共中山市委党校)

(来源:中山日报 201851402版,字数:1839

转发 ¦ 钟小霞 审核 ¦赖光耀 来源 ¦ 中山日报 2018年5月14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