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推进基层文化服务

发布时间 ¦ 2017-09-25 浏览次数 ¦

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创新文化供给模式”。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至关重要的一环,是立足基层、承上启下、面向最广泛群体开展文化服务的最重要最基本文化设施。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重要精神,深入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山市应在已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指导,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一、理顺体制

 

一是强化责任。要按照国家对于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规定,把基层文化站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二是强化领导。要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加强领导,同时要构建以组织和文化部门为业务指导单位、以基层政府为实施主体、以各相关职能部门为协作单位的工作机制。基层党委政府要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财政、宣传、文化、发展改革、城乡规划、教育和体育、社会事务、司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科协、关工委等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和实施步骤,统筹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是强化指导。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作用:文化部门统筹、协调推进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组织部门要把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宣传部门要加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宣传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的氛围;编办部门要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公益文化岗位政府购买服务实行指导;教育部门要指导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优惠开放,参与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共建共享,等等。

 

二、加大投入

 

一是投入增量。明确规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占本级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要逐年递增。二是投入倾斜。在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总量增长的基础上,要求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增长速度要大于城市,增长幅度要高于城市,促使资金向农村流动。三是调整支出责任。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应合理制定各级财政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支出责任。如增加省级、市级财政支出比例,减少镇级尤其是贫困乡村财政负担的比例。

 

三、完善机制

 

(一)评估机制

 

一是创新评估主体。从独立地位、技能专业、影响权威、成本低廉的要求考虑建立多元主体参与评估机制。二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是均等化的有效手段,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全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城市的中山市,为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出台了《中山市国家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在设施建设方面、服务供给方面、内部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标准化规定,其指标体系涵盖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信息服务体系、人才体系、资金体系、创新和保护体系,应积极总结并推广经验。三是评估信息公开。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基层文化站工作评估信息公开机制建设,强化绩效评估,避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形式化。

 

(二)参与机制

 

坚持文化问需于民,充分发挥当地文化名人、文化专家以及群众文化带头人的影响力。探索文化管理部门通过调查研究、接触群众代表、人大代表、建立咨询委员会等多种方法建立和健全群众参与机制。

 

(三)表达机制

 

要建立多渠道表达途径。针对弱势群体、贫困群众,应发挥基层综合文化中心作用,为其建立组织化的表达渠道。对于有一定的表达能力、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群众,为他们畅通个体表达渠道。

 

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一是发挥阵地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整合文化阵地资源,以“有网络、有设备、有资源、有人员、有活动、有评估”的“六有”为标准,更新配置,整合、共享、推送与基层群众供需对接的以艺术普及为主的数字资源。二是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基层综合文化站新进专职人员,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有关政策,实行公开招聘。基层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资格和职务的评聘,按照图书资料专业和群众文化专业人员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三是建立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规范制度,完善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启动实施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将其列入年度组织部干部队伍培训计划,坚持教育培训工作经常化。四是培养本土基层文艺骨干队伍。及时发现、培养农村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热心人,探索“农村文化建设造血”机制,打造一支 “不走”乡土骨干文化队伍,繁荣基层文化事业。

 

五、创新服务供给模式

 

结合不同群体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面向本地民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重在“均衡”,面向弱势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重在“保障”,面向流动人口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重在“公平”,面向外籍人口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重在“交流”,面向特定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重在“品质”。其次,创新群众需求对接机制是亟须解决的重要措施:第一步通过开通文化服务热线、建立数字化平台、邀请第三方机构等方法对群众的需求及时进行调查与反馈,第二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公示,第三步建立公共文化产品自选机制,使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与群众实际需求相一致。

 

六、引导服务供给社会化

 

尽早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例如,制定标准化的招标文件格式和规范化的招标流程;制定具体的管理内容和详细的管理标准;建立合理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建立详细的评估流程和评估标准等。采取争取政府采购的形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采取BT 方式修建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尝试公共文化服务委托经营、合同外包等多种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作者林玉玲,为中山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

(来源:中山日报 2017年87日A4版,字数:2432

转发 ¦ 钟小霞 审核 ¦梁艳霞 来源 ¦ 中山日报 2017年8月7日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