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优化教育资源加快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 ¦ 2017-01-04 浏览次数 ¦

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统筹优化教育资源,大力推动中小学校建设,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积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和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事情,也是教育领域的事情。在此,就如何落实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科学统筹、力促我市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谈几点思考。

 

■基础教育:多措并举,力促均衡

 

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全面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从硬件设施到软件配置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加大经费投入,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保证。要科学调整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将重点向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校长教师素质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倾斜。

 

二是关心教师队伍,为实现教育更好发展提供师资保障。教育事业的核心资源是教师。要通过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等措施,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通过提高教师待遇,理顺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通道等手段,稳定并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三是扶持相对薄弱学校发展,提高我市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均衡发展归根结底是教育质量的均衡,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都得到提高。要通过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结对帮扶、专项培训等措施,加强对相对薄弱的老旧城区学校、城乡结合部学校以及落后民办学校的指导和扶持,引领其规范教学管理、提高师资水平,走内涵发展道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美誉度。

 

四是更加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促进其更好全面融入社会。我市有着较为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群体,近年来通过积分入户、积分入学等措施切实保障了他们的就学权利。要通过进一步保证其平等就近入学、享受应有的助学政策、同等接受优质义务教育并享受畅顺的升学通道等措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

 

■学前教育:公平与质量并重

 

一是保障公平。教育公平的起点就在学前教育,这个公平体现在公共教育经费在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之间能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使每一个适龄儿童都得到同样的教育机会和条件。要实现普惠性学前教育,就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机制,加大政府的教育财政投入,鼓励民办资本进入学前教育领域,丰富学前教育资源。同时,要扩大普惠性资源的覆盖面,让低收入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可以普遍、优惠地享受学前教育,切实做到有园可入。

 

二是提高质量。提供科学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是提高入学率、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基础。因此,普惠性学前教育必须以儿童利益为先,明确其质量要求和监督机制。要提高多管齐下,努力学前教育的基础条件水平,包括幼儿园的经费投入、生均空间面积、教具材料的数量质量、师幼比、班级规模、教师资格、教师素质和专业水平等等;要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包括其课程设置水平、教学质量、保育水平等等。

 

■高等教育:突出特色,服务区域经济

 

一是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态势,凭借地域文化特色优势,及早布局,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以培养符合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所需人才为目标,在基础条件优、发展前景好的区域设立高起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和通用职业资格证书。

 

二是改进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我市已有高等学校数所,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可以通过市场化机制,放开已有的高校专业和课程设置权限,由高校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和课程,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三是营造成果转化环境。通过政府投入和引进资本,为高校科研成果和社会需求创建合作平台,引导二者之间开展科研合作,充分利用优质人力资本,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和技术基础,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作者熊宗强供职于市委党校培训科)

(来源:中山日报 2016年1226日A5版,字数:1595

转发 ¦ 钟小霞 审核 ¦梁艳霞 来源 ¦ 中山日报 2016年12月26日A5版